清晨六点,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校园,南湖食堂后厨的灯早已亮起。
灶台热气升腾,刀具与案板碰撞出规律的节奏,这里没有工业化的流水线,只有师傅们忙碌的身影和一道道“从零开始”的手工菜肴。今天,我们带您走进南湖食堂小碗菜档口,见证一道道热乎饭菜的诞生之旅。
食材准备:从生鲜到美食的蜕变
推开后厨门,迎面是码放整齐的鲜肉和蔬菜。
“草鱼现杀现浆,鱼片才能又滑又嫩。”韦师傅手起刀落,活蹦乱跳的草鱼转眼变成厚薄均匀的鱼片,清水冲洗后裹上蛋清淀粉,静待下锅。另一侧,陶师傅正将排骨剁成小块,撒盐、淋酱油、裹生粉、充分拌匀……与现切的芋头层层码入蒸盘,“排骨每天现切现腌,蒸透了才入味”。一旁的王阿姨正麻利地削土豆、切茄子,案板上的薯条粗细一致,茄盒薄厚适中。“现切现做,食材不过夜”是后厨的铁律,所有原料当天配送、当天消耗。


油锅沸腾:现炸现烹的温度哲学
上午十点,油锅渐沸,后厨进入最热闹的时段。
裹上面糊的茄盒滑入热油,瞬间激起细密的油花;薯条在翻滚中披上金黄外衣,空气里弥漫着诱人的焦香。“炸物火候最关键,少一秒生,多一秒老。”陶师傅紧盯油温,笊篱一捞一起,酥脆的炸物沥油装盘。
另一边,红烧肉在锅中咕嘟冒泡,糖色透亮;酸汤鱼片轻轻滑入滚汤中,鱼片卷曲后迅速捞起,酸香直窜鼻尖;里脊肉条炸至金黄后在锅中迅速翻炒,挂满浓稠的酸甜外衣。


蒸煮之间:慢工细活的烟火气
蒸箱白雾缭绕,芋头蒸排骨正悄然蜕变。
“大火足汽蒸够40分钟,排骨肉质紧实鲜香,芋头吸饱肉香入口即化。”打开蒸箱的瞬间,蒸汽氤氲中芋头绵软、排骨油亮,香气四溢。师傅们掐着表穿梭于灶台间,紧张而有序地烹制每一道菜肴,阿姨们则动作利落地装盘,趁热气未散抓紧送入保温台。


明厨亮灶:看得见的安心保障
操作间内,师傅们身着洁净工装,口罩、手套佩戴齐整。刀具分区使用、生熟食分案处理、每日三次消杀记录……每一处细节都印刻着对卫生的严苛要求。“师生吃得放心,我们心里才踏实。”饮食商贸服务中心负责人坦言,后厨全天开放监督,随时欢迎师生“突击检查”。


晌午时分,热腾腾的小碗菜准时出餐
酸汤鱼片嫩滑酸爽,红烧肉软糯浓香,烧排骨酱汁淋漓,糖醋里脊酸甜可口——每天供应的五十多种菜品,每一口都是食材本味与手工温度的碰撞。无论是南湖食堂还是其他食堂,蒸笼的白雾、油锅的沸腾、案板的节奏始终如一,每一间后厨都在用看得见的用心,守护着校园最朴实的烟火气。
吃好每一餐,是对生活最好的致敬。